问:

精神分裂犯罪如何判刑

答:
精神分裂症犯罪分为两种情况:
1. 犯罪时存在精神分裂症,但对犯罪行为有认知和控制能力。这种情况下,应负刑事责任,可以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。法院会考虑精神病的轻重及其对行为的影响,适当减轻处罚。
2. 犯罪时由于精神分裂症导致无法正确认知和控制自己的行为。这种情况属于精神病患者实施的非过失犯罪,应按照精神病人监护法判决安置治疗,不负刑事责任。
对第一种情况,法院会综合考虑以下因素来决定刑期和是否减轻处罚:
1) 犯罪时精神分裂症的严重程度。病情更严重,责罚可能更轻。
2) 精神分裂症对犯罪行为的影响程度。影响更大,削减更多刑期。
3) 犯罪前后的病史和治疗情况。长期就诊或住院治疗的,可作为减轻处罚的考虑因素。
4) 犯罪动机和目的。如果与精神病症状直接相关,责罚可能较轻。
5) 犯罪后是否有悔意。有悔意和配合治疗的,刑期可能较短或减轻。
6) 社会危害程度。危害较小的,刑期可能较短。
7) 其他政策导向。如重视精神卫生与康复的政策导向,刑期可能较短。
所以,对精神分裂症犯罪分裂症的判刑需要综合考虑犯罪情况、病情程度以及其他政策因素,做出兼顾司法公正与人道关怀的判断。处罚应当适当,以鼓励其治疗康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