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:

靖边王渠则闫米洼移民村何时修建

答:
靖边王渠则闫米洼移民村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靖边县, 是我国西南民族地区较早的移民村落之一。该移民村修建于1958年,是当时为促进国家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,西昌实行边疆开发战略,组织少数民族群众进行系统移居内地的重要举措之一。
1958年3月,四川省委决定从西藏自治区乃东县迁居彝族、藏族300多户,约2000多人到靖边县王渠则地区重新安置。同年7月,首批100多户700多人陆续迁入王渠则地区。8月中旬,又有100多户迁入。至1958年底,共有藏、彝两族300多户2000多人从乃东迁入王渠则地区,其中藏族200多户,彝族100多户。
迁入的藏、彝族群众在王渠则地区兴建了3个移民村,即王渠则闫米洼藏族移民村、双泉藏族移民村和麻栗坡彝族移民村。王渠则闫米洼移民村是其中最大的一 个村落,由200多户藏族群众迁居建成。该村在迁居初期,政府给予很大帮助,提供粮食、棉被、生活用品以及生产工具等。村民们共同修建房屋,开荒种地,逐渐适应了新环境,实现了定居。
所以,可以说靖边王渠则闫米洼移民村是1958年由藏族群众从西藏自治区乃东县系统迁居并新建的移民村落。它标志着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较早的移民定居活动,对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定起到了重要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