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:

简述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容和特点。

答:
1994年,中国实施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,主要内容和特点如下:
1. 改革前,人民币汇率采用核准算法挂钩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。1994年改革取消了这一挂钩机制,人民币汇率开始参考一篮子货币走势浮动。这是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,标志着中国汇率制度由固定制转向管理浮动制。
2. 改革后,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中央平价走势而定。人民银行每日公布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,交易银行根据中间价在±0.3%的幅度内自行确定人民币对美元的买卖价。这种定价机制使得人民币汇率可以在有限范围内做到每日小幅浮动。
3. 改革增加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,使其可以更灵活地对外部环境变化做出反应。同时,每日微小浮动可以差异化地影响进出口企事业单位的盈利,从而达到对资源重新配置产生微调作用的目的。
4. 改革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仍属于事实上管理浮动的中间状态,人民银行可以通过市场干预等手段对汇率产生较大影响。但与改革前的固定制相比,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,人民银行对汇率的管理也更加依靠市场机制。
5. 改革后,人民币汇率制度呈现出“先改革后调整”的特点。1994-1995年间,出于稳定节奏和保护出口的考虑,人民银行曾多次调整人民币与美元中间价的汇率水平。这体现了中国改革的渐进性特点。
综上,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取消美元固定挂钩,实行管理浮动机制,这是中国汇率制度从固定制向市场化转型的里程碑。改革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逐渐具备一定的弹性和市场机制,但官方管理色彩依然较重,改革过程呈现出渐进性特征。